城市就是我們的翻轉教室——公民老師的社會實踐課


專訪人物:張清秀,現任新竹市立建功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是位喜愛探索世界、關懷身邊事物的人,擁有參與荒野保護協會竹一親子團八年的資歷,也是荒野奔鹿團第五年的團長。

文字:梁佑謙、黃元欣
圖片:勞泓理,部分照片來自報導人物吳謹為同學,六燃保溫團隊



在台灣教育階段中「十八」與「二十」是重要的年齡轉折點、廣義上的成年與法律完全行為能力之人的認證。當討論投票年齡門檻降低的同時,社會上也有許多正反面的聲音存在。當刑法成年年齡認定在十八歲的同時,以華人社會為主的台灣在許多成年的法定年齡與相關權利的行使仍然慢了一大截1,尚未屆弱冠之年的青年人難道就無法透過「投票」的政治參與選擇自己的未來嗎? 他們還有什麼樣的方法能參與公共事務? 當他們期望探索這個社會為其貢獻心力時,又有誰陪伴他們同行?

 

 

從觀察到關心,打開留心世界的眼睛

 

採訪當天,我們與張清秀老師相約在建功高中門口,隔著一條建功路,建功高中作為六燃的鄰居孕育著無數的莘莘學子。儘管因為疫情之故,大家都需戴上口罩,但張老師微笑時瞇起來的眼睛還是讓人感到親切感十足。別於一般的室內採訪,張老師領著我們沿著校園外的建功二路來了一場小旅行,一路所見,我們聽著張老師娓娓道來。

 

採訪當日,張清秀老師與我們展開了一場走讀小旅行。



「這條是學生上下課必經的路,之前他們都會抱怨有狗屎和垃圾……」行走在校園一側人行道上的我們聽著清秀老師的分享,提到她的課堂方針為時常提醒學生們要留心自己的生活環境,由小地方著眼拓展至對社會的關心,也因為這樣的理念而訓練學生們通過適當的管道表達自己的訴求。當發現這條必經的道路雜亂不堪時,這群「無法投票」的青年公民們主動聯繫了市政府的相關部門,希望能讓朝夕相處的上學路可以更舒適宜人,儘管成效有限,並沒有受到政府部門太多重視,但這樣的一段歷程對學生們來說也是參與社會公益、公共事務的一種方式。

說到張清秀老師為何這麼重視生活環境與參與社會公益,除了她身為一位高中公民教師之外,不得不提到她來到新竹後所參與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經驗。原為高雄人的她,剛來到新竹時因風土氣候的不習慣,也曾好幾次想「逃」回溫暖的高雄。但有緣結識了荒野,參與了相關的活動後,開始接受培訓擔任起了解說員。荒野地方團隊的工作目標除了關懷自然環境之外,也側重與土地的連結,希望成員們都能夠更在乎、認同自己生活的所在。

從觀察到關心,張清秀老師將這份留心世界的理念價值帶入公民教育之中,啟發了無數學生。老師曾經發現校園附近有不良商家排放廢水到馬路上,她告訴學生後,有學生甚至發起了拒買拒吃的活動,以身體力行的方式抵制影響生活環境的不義事件。她也時刻地提醒學生,參與社會公益並非難事,哪怕是從家裡走到學校的一小段路程,只要願意打開心房,留心這世界,都能夠長出關心社會的各種方法。

 

拜訪神秘鄰居:認識六燃的 N 種方法


與張老師邊走邊聊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實聯制 QR Code,上面寫著「消失的觸媒工廠」,在鐵皮包圍的工程區背後是被都市計畫劃定拆除的六燃觸媒工廠。這樣誇張的實聯制條碼因應疫情期間規定而生,亦是人們在以一種詼諧的方式關心這座即將消失的場域。

 

六燃觸媒工廠一角。

 


手繪製作的實聯制QRCode,是疫情之下衍生出來紀念一處消失場域的方法,趕緊拿出手機掃描看看吧!

 

這座見證台灣二戰時期直到今日的觸媒工廠,是現存最具規模的一處軍事工業遺址,有著五棟一層樓長方形建築,曾是合成異辛烷製程中重要催化劑的地方,不僅供應戰時新竹的工業需求,其生產的催化劑更能運往台灣各地,可見其於戰時厥功甚偉。神秘的觸媒工廠鄰近張清秀老師所任教的建功高中,只不過在此求學的學生們大多都不清楚有座日治時代便存在的觸媒工廠。

 

觸媒工廠8號廠外觀。(圖片提供/吳謹為)

 

「謹為很喜歡到處觀察與拍照,有次他跟我分享了他拍攝到的觸媒工廠照片。」說起張老師初次認識六燃的過程,也歸功於一位好奇心滿滿的建功學生——目前就讀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的吳謹為同學。

與清秀老師幾番討論後,謹為於二〇一八年參與六燃觸媒建築群列入文化資產的倡議提案,回憶起這段往事,她打趣地分享:「那時學生還拜託我幫他們請公假,只為了要到觸媒工廠一探究竟。」可是公假請了是請了,一到了觸媒工廠的現場,才發現被鐵皮包圍的現址沒有一處可以進去的入口,在外頭繞了許久的師生巧遇廠區的工作人員,一聽到師生們想了解六燃觸媒工廠的故事之後,便熱情地打開門導覽,也因為這個契機,他們才能夠一窺觸媒工廠裡的樣貌,更促使謹為投入六燃保存的工作。

 

從城市漫遊,到倚著生活軌跡所建構的路徑,延伸至對於在地認同的探討,是吳謹為留心生活環境的一套方法,也是他自高中參與公共事務後延續至目前研究所的研究方向。陽明交大賴雯淑老師所開設《六燃地方學》2便邀請了謹為前來分享他高中到現在探索新竹生活場域的歷程,從步行到搭公車,他用自己的眼睛觀看著城區的變化,也注意到了過去沒發現的事。「金城新村」是謹為上學路的沿途風景,如今廢棄的空屋以及多數劃為停車場的土地,都與自己幼年時期熱鬧的眷村景象有所不同,而位於新竹市政府後方的「旭町官舍」曾是日治時代公務員休息居住之所,然而,深入探索會發現作為身為新竹州廳(現為新竹市政府)後場的旭町官舍一帶有著違停與居住正義的問題。與「六燃觸媒工廠」的結緣,在他一窺廠房屋頂的木造結構後而燃起了極大的興趣,有著大跨度、無中柱的廠房,是因為戰時物資缺乏,在資源有限又需滿足工廠大空間需求而形成的建築特色。

 

留下來的建築遺址會透露歷史的記憶,讓我們能更加認識六燃、認識這座見證征戰時代的觸媒工廠。認識六燃可以有 N 種方法,可能會如同我一樣被一個巨大詼諧的實聯制 QRCode 吸引進而產生興趣,也可能像張清秀老師一樣,將公民教育由教室向外延伸,再與學生教學相長後而有所結緣,又或像吳謹為一般從原本單純地想找一處能逃逸苦悶讀書日常的秘密基地開始,一腳踏入並窺見生活場域裡的陰暗面進而開始省思更深的社會議題。

 

是執教者,更是引導者


張清秀老師戲稱公民老師是政府核准「有牌的社運份子」,別於我們刻板觀念中的時常衝撞體制的社運形象,公民老師從教育體制中擾動,帶領青年學子們脫離公制的教學現場,將城市化為他們的大型翻轉教室——這是清秀老師這幾年開始調整教學方法的體悟,她認為師者既是執教,更重要的在於「引導」。

一直以來都習慣通過書寫紀錄教育過程的清秀老師,也在每段教育歷程裡留下了許多人才,一如吳謹為,在探索新竹場域的過程裡與她亦師亦友。學生不一定只是個知識的接收者,在清秀老師的教育觀裡,她期待能從更多學子的身上看到探索新竹的種種樣貌,這位曾因下修投票權至十八歲的提案被國家否決而流淚的感性教師,也將持續地在她的教育現場落實世代平權。

 

儘管未滿十八歲的人們目前仍舊無法通過投票選出自己的未來,但仍可持續培育參與公共事務的素養,讓更多未來的國家棟樑們不在只有以追逐有形財富為目標,而是促使更多人投身社會公益與增加在地的認同感。無論有投票權與否,希望人們都能懷抱在地意識,好好關懷自己所生長的土地與描繪未來。

 


採訪時的張清秀老師。

 


地景介紹:

|六燃觸媒工廠|新竹市光復段 809 地號

六燃觸媒工廠鄰近建功高中,走過台灣悠長的歲月,曾作為日治時代的軍事用工廠,國民黨接收臺灣後成了國軍庫房。因建立於物資極度缺發的二戰末期,興造的日本人為節約資源,多利用小型木料併組大跨度建造形式,以利滿足工廠所需的大空間。時至今日,這曾有七棟(現存五棟)的六燃觸媒工廠面臨都市計畫而將逐漸消失,僅留下兩棟工舍。這個結合戰爭、科技與眷村文化的神秘建築,讓身為鄰居的建功高中師生們想一探究竟。(參閱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建築群文化資產價值評估報告-108)


 

 

鏡頭下,謹為捕捉了觸媒工廠的各種樣貌。(圖片提供/吳謹為)

 

觸媒工廠因應戰時需求,屋頂結構以小型木料併組大跨度建造。(圖片提供/吳謹為)

 


1 奧地利於二〇〇七年成為了歐盟裡首個將各方面投票年齡都下降至十六歲的國家,亦是世上第一個如此的民主政體。「投票權」年齡的下修,也代表著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法律層面廣納更多元年齡層的聲音與訴求。時至今日的台灣社會,因長久以來傳統政治與文化風氣使然,最低投票年齡仍然維持在二十歲。儘管一九九四年起,不同政黨、公民團體、青年組織與個人開始接力不間斷進行倡議,推動投票年齡由二十歲下修至十八歲的「降低投票年齡運動」,但仍舊沒有在二〇〇二年的今天達成統一投票權的年齡標準。目前年滿十八歲以上者即可參與公民投票,但礙於憲法第130條國民須年滿二十歲才能依法享有選舉之權,年滿十八歲卻未滿二十歲的國民無法參與選舉總統、縣市長、民意代表等公職的投票。

2《六燃地方學》全課名為《新竹六燃地方學:大學社會責任與在地實踐》,由陽明交大與清華大學、中原大學、社區大學等,以具有戰爭時代意義的燃料技術工業遺產──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為一個錨點,展開包含「新竹六燃歷史」、「藝術介入社會」、「生態保育」、「永續生活設計」「在地文資活化」與「博物館治理的當代意義」等議題討論。